“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自古以来,喝茶讲求艺术,茶台、茶杯、茶壶等茶具必不可少,环境要求往往也很高。
但在总书记喝茶的经历中,一杯满是茶碱的茶杯,却更显韵味。
习近平担任厦门市副市长期间,曾分管农业农村工作。他提出,分管农业,首先就是要上高山,下海岛。
习近平说到做到,深入基层调研是他工作的常态。
一次到农村调研,村支书请他喝茶。由于长期泡工夫茶,茶杯上面有茶碱,看起来有点脏,但习近平不讲究,端起来就喝。
据后来陪同考察的干部回忆,“过去领导下乡一般自带保温杯,一坐下来,秘书就把杯子拿来。习近平同志这一喝,和基层群众的距离一下子近了。”
一杯茶,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懂茶,却更懂得老百姓的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他走农村、进社区、访学校、上工地、下车间、看山区、探老区,慰问基层劳动者,关心百姓实际生活。
“下基层要少搞‘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不要‘一窝蜂’似地涌到工作基础好的‘热门’地方去凑热闹,而要多跑‘冷门’,到问题多、困难大、条件苦的地方和群众中去送温暖、办实事。”总书记的话像一杯香茗,韵味悠长。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这韵味就体现在那满是茶碱的茶杯中。
习近平总书记爱茶,更关心茶产业的发展。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2003年4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在了解村里白茶基地的建设及发展情况后,习近平这样评价。
如今,这10个字刻印在村里白茶基地的大石上,成为全村乃至全县不断壮大白茶产业的强大动力。
2018年4月,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写信,汇报村里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一棵茶树,展现两地互助真情,也体现出万众一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陕西平利县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总书记察看茶园种植情况,与现场茶农亲切交流。
“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能够在这里脱贫奔小康,做好这些事情,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总书记为脱贫致富把脉开方。
一叶一业,茶叶中包含大产业;以茶为业,兴业致富。
在四川,他察看传统黑茶制茶工序,亲自体验酥油茶制作流程,点出发展茶产业要精益求精、创造名牌;两会上,他希望贵州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茶产业,强调茶叶产业有很多文章可做,包括茶制品的深度开发,茶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结合等,要积极探索,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产业良方含韵味,小小茶叶富一方。
“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总书记在首个“国际茶日”的贺信,展现出将中国茶产业推向世界的高瞻远瞩。
茶是中国文明的象征,以茶会友,隽永悠长。
2016年9月,在G20杭州峰会召开前夕,习近平主席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西湖国宾馆的凉亭喝茶并在湖边漫步;2017年11月,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陪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梅拉尼娅在故宫宝蕴楼中共品大红袍。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澳门四季厅,和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畅谈中越共通的茶文化,共叙两党两国关系未来,“‘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习近平一语道出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内涵,也点出和而不同的交往之道;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越南,在胡志明故居与阮富仲再次展开茶叙外交。
2018年4月,在远山如黛、春水微漾的武汉东湖,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共品湖北当地产的利川红茶和恩施玉露。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不断增进彼此了解和信任,加深相互理解、培育友好感情。两国交流“和”意满满。
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乘坐高铁前往天津,出席中俄友好交流活动。高铁上,两人茶叙友情、共谋发展。
2018年6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习近平主席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共品香茗、深入交谈。
“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浩瀚的太平洋没能阻止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进程。200年前,首批中国茶农就跨越千山万水来到巴西种茶授艺。”在巴西,习近平主席讲述中巴的“茶之友谊”。
“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在比利时,习近平主席以“茶酒”妙喻国家交往的“和而不同。”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以茶之道会四海宾客,在茶香茶韵中展现习近平主席的大国领袖风采,以及国家交往的深远之意。